生活中,很多孩子不是不自觉,而是大人催促太多,让他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,把他的主动性给毁掉了。
比如,很多孩子在假期开始之前,也会斗志满满地准备计划,然而在实行时,如果总是遇到家长在一旁催促:“这都几点了,你还不开始?”“说好了今天要去游泳,你怎么还不动?”有些孩子会觉得:我明明自己会做,你一催,我就不乐意了。
心理学中,将人的动机分为“内在动机”和“外在动机”,内在动机是因为我们自己有兴趣或者认为这件事有价值,自发行动;外在动机则是因为外部原因,比如催促、奖励而做出某种行为。
催促就有一种神奇魔力,不知不觉地将孩子的“内在动机”变成了“外在动机”。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这个问题上,家长不要过于依赖“催促”这个方法。总是催促孩子去做某件事,很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。
第一步:沟通
假期跟孩子开诚布公地聊一聊,既要聊学习,也要聊玩。这一步,即是为了了解孩子的想法,展示你的包容与理解,也是为了增强孩子的主动性。
假期还剩下一个月左右的时间,结合你的期望与孩子的想法,制定出一个可行的劳逸结合的计划。所谓的“可行”,意思是目标不要定得太大、太难,否则孩子很容易三分钟热度。
不妨每天睡觉前和孩子聊聊天,检查今日计划执行的结果,如果孩子没有达成,也不要过多地指责,鼓励孩子第二天继续努力,聊聊明天要玩多久,要学习多久。
第二步:适当的监督机制
不管是年轻人,还是小孩,真的只有极少数人能真正地做到自觉。其实,父母可以把自己看作孩子的顾问。好的顾问,不会强迫客户必须做出改变,因为他们知道:“做出改变”在本质上是客户自己的事。
对待孩子,我们也要有这种“顾问心态”,它既不专制,也不代表完全放任不管,父母与孩子合作,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人,在身后提供引导和情感支持,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权威型养育。
简单来说,权威型养育,对孩子既有高要求,也能高度接纳孩子的感受和情绪。如果孩子小,自我约束力差,我们前期可以陪在孩子旁边看看书(尽量不要刷手机),陪着但不是盯着孩子,让孩子自己完成暑期计划。
第三步:尽量减少孩子意志力的损耗
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,根据目的来支配、调节自己的行动,克服各种困难。事实上,意志力是一种有限资源。
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,它像肌肉一样,使用之后会疲劳。我们应该想办法,让孩子减少意志力的损耗,将珍贵的意志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。
第一,每天不要要求太多
假期督促孩子学习运动等,但不要安排得太满太多,要考虑到意志力损耗的情况,根据孩子的完成情况,有的放矢。
第二,让孩子远离干扰源,减少分心因素
孩子总着想玩游戏,完成作业之前,干脆别让电子设备出现在孩子的身边;孩子爱看漫画书,漫画书就不要放在平时写作业的书桌上;学习时,零食水果也尽量远离孩子的视线.....很多诱惑都会不知不觉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,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,也能有效减少孩子意志力的损耗。
第三,培养好的习惯
自律自觉本身是好习惯的体现,我们要把习惯视为孩子学习生涯的地基,小学阶段主要任务就是“打好地基”,比如早睡早起、坚持锻炼、预习复习、在固定的时间内写作业等等。这些习惯养成了,父母后期一般不用再担心孩子做事情不自觉了。
第四,多运动
运动能让孩子的专注力增加,让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时不再那么容易分心。培养孩子的自觉,是非常难的一件事,在孩子好的习惯尚未定型之前,为人父母付出的努力甚至需要比孩子更多。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,小时候的好习惯养成后,未来,我们才能收获一个更好更自律的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