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海家长培养孩子感恩的心


来源:珠海家教网 日期:2024/9/23

有个妈妈和我讨论过一个话题:家长如何避免孩子成为“白眼狼”?

这位上海的粉丝妈妈和我哭诉:儿子已经小学五年级了,我和孩子爸爸省吃俭用给他最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,可是儿子经常说出一些让我寒心的话,比如,有次我来姨妈了腰疼,让儿子帮我扫地一次,他竟然说:“家务活都是妈妈的事情,我才不扫地呢”。现在,我担心以后培养出一个“白眼狼”。

育儿路上,家长都渴望孩子感恩、善良又自信。但是孩子成长总是会出现一些问题。比如,上面的场景在很多家庭普遍发生。太多家长把精力用在让孩子吃得好,穿的好,学习环境好,反而忽略了孩子情感和责任的培养。

在现代社会,许多家庭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,这使得孩子往往成为家庭的中心,容易养成自我中心的习惯。孩子可能出现索取无度、不知感恩、出言不逊、感情淡漠等等。久而久之,孩子容易养成真的白眼狼。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是从小培养的,那么,家长应该怎样避免把孩子养成白眼狼呢?

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,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,珍惜他得到的一切,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。

著名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提出,要拒绝孩子养成“白眼狼”,家长需要坚持五个法则,以培养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。接下来一起探讨这五个法则的具体内容和对应的生活案例,希望能够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启发和指导。

图片

一、培养感恩之心

感恩之心是孩子理解世界、与人交往的重要情感基础。当孩子收到礼物或得到帮助时,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表达感谢。这不仅仅是一种礼貌,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价值观的传递。

1.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榜样,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孩子展示如何表达感激之情。例如,家长在收到帮助时,应当公开表达感谢,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外人。

2. 家长可以通过故事、电影、书籍等多种方式,向孩子传达感恩的重要性,让孩子理解到感恩不仅是一种礼貌,更是一种美德。

3.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小事,比如感谢清洁工保持环境的整洁,感谢老师传授知识等。通过这些细节的培养,孩子能够逐渐形成感恩的习惯。

尼采说:“感恩是灵魂上的健康。”

小明收到了叔叔送的一辆遥控汽车,他非常高兴。妈妈趁机教育小明:“叔叔送你礼物是因为他爱你,你应该感谢叔叔。”小明在妈妈的引导下,给叔叔写了一张感谢卡。通过这个小小的举动,小明学会了感恩,也体会到了表达感谢的快乐。

二、让孩子承担家务

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,是培养他们责任感和自立能力的有效途径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,分配一些适当的家务任务。

1. 对于年幼的孩子,可以从简单的任务开始,比如整理玩具、摆放餐具等;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可以逐渐增加任务的难度和复杂性,比如洗衣服、做饭等。

2. 在孩子完成家务的过程中,家长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,同时也要给予鼓励和肯定,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是有价值的。

3. 家长可以通过家务劳动,教育孩子关于时间管理、资源分配等生活技能,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。

教育家陶行知说过:“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。”

小华今年8岁,妈妈决定让他开始承担一些家务。每周六,小华负责打扫自己的房间和整理玩具。开始时,小华觉得有些困难,但在妈妈的鼓励和指导下,他逐渐学会了如何高效地完成任务。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小华的动手能力,更重要的是让他明白了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。

三、树立良好榜样

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。家长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,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。

1. 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孝顺、关爱、尊重等积极的品质。例如,家长可以通过定期拜访长辈、帮助邻居、参与社区服务等方式,向孩子展示如何关爱他人和社会。

2. 家长也应该在处理家庭内部关系时,展现出尊重和理解,比如在解决家庭矛盾时,采取平和、理性的方式,而不是争吵或暴力。通过这些行为,孩子能够学习到如何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。

思想家王阳明说:“身教重于言教。”

小丽的爸爸每周都会带她去看望爷爷奶奶。在爷爷奶奶家,爸爸总是主动帮忙做家务,陪老人聊天。小丽看到爸爸的行为,也学会了关心和尊重长辈。她开始主动帮助爷爷奶奶,成为了一个孝顺的孩子。

四、不过度满足孩子需求

过度满足孩子的需求会让他们变得贪婪和不懂得珍惜。家长应该教育孩子理解到物质并不是生活的全部,也不是幸福的保证。学会适度地满足孩子,让他们明白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轻易得到。

1. 家长应该家长可以通过限制孩子的物质消费,鼓励他们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,比如阅读、运动、艺术创作等。

2. 家长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规则和界限,教育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。比如,家长可以设定每天玩游戏的时间限制,或者要求孩子在购买新玩具前,先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。通过这些方法,孩子能够逐渐学会珍惜和感恩。

老子说:“知足者常乐,知止者安。”

小刚想要一个新的游戏机,但家里已经有好几个了。妈妈没有立即答应他,而是提出了一个条件:小刚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家务任务,并且在学校的表现有所提升。通过努力,小刚最终得到了游戏机。这个过程让他学会了珍惜和努力的重要性。

五、鼓励孩子学会分享

分享是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技能,也是培养孩子感恩和同情心的有效方式。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,无论是物质上还是情感上。在鼓励分享的过程中,家长应该教育孩子理解分享的意义,让他们知道分享不仅仅是一种行为,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建立。

1. 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孩子分享,比如鼓励孩子与朋友分享玩具、食物等,或者参与社区的捐赠活动,分享自己的物品给需要帮助的人。

2. 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,不要强迫孩子分享,而是通过引导和激励,让孩子自愿地参与分享。

亨利·福特说:“分享是友谊的开始。”

小芳有一个心爱的玩具熊,但她的好朋友小美没有。妈妈鼓励小芳把玩具熊借给小美玩几天。小芳虽然有些不舍,但最终还是同意了。几天后,小美把玩具熊还给了小芳,并且感谢她。小芳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,也学会了关心和帮助他人。

父母都是深爱自己孩子的。只是很多时候,我们会因为爱的方式出现偏差,才会将孩子越推越远。

总之,通过实践李玫瑾教授分享的五个法则,家长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,让他们成为懂得感恩、有责任感、懂得分享的人。这不仅对孩子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,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。家长的坚持和努力,将会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留下宝贵的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