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个妈妈和我讨论过一个话题:父母怎么做能培养有幸福感的孩子?
这位广东的粉丝妈妈和我哭诉:女儿小学五年级了,最近我发现女儿总是心情差,显得郁郁寡欢。尽管家里条件不错,女儿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优秀,但她似乎总是缺乏自信,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。我看到她走路不是以前抬头挺胸自信的样子,而是像蔫儿的小花朵一样垂头丧气。我很焦虑:如何提升孩子的幸福感。
育儿路上,父母都渴望培养阳光自信、幸福感超强的孩子。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为什么很多孩子依然感到不快乐,幸福感很低呢?我感觉这和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,以及对孩子的各种过高的期望,把对孩子的爱变成了沉重的负担,孩子就幸福感大大降低。
《荀子•劝学》中说到: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与之俱黑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。父母的言行举止做对了,就非常容易培养有幸福感的孩子。
著名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指出,有幸福感的孩子背后,往往是父母做对了五件事。接下来一起探讨这五件事的具体内容,以及相应的生活案例,帮助父母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,从而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。
一、做个情绪稳定的父母
情绪稳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。一个情绪稳定的父母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、和谐的家庭环境,这是孩子勇气、幸福和成功的基础。情绪稳定的父母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,他们的行为模式也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。
父母可以学习情绪管理技巧,比如冥想、深呼吸等。在情绪激动时,给自己一些时间冷静下来,避免在愤怒或沮丧时与孩子交流。另外,为孩子树立榜样,展示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理智。
心理学家卡尔·罗杰斯说:“情绪稳定是心理健康的基石,它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,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。”
张先生在公司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,但他并没有将这些负面情绪带回家。相反,他选择在下班后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,如散步或听音乐,以平复自己的情绪。当他回到家时,他总是面带微笑,耐心地听儿子讲述学校的事情。这种稳定的情绪传递给了儿子,使他在面对困难时也能保持冷静,勇敢面对。
二、学会和孩子共情
共情能力让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感受,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。这种能力是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桥梁。共情不仅仅是理解孩子的情绪,更是在孩子需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。
父母在生活中要倾听孩子的心声,不要急于给出建议或解决方案。尝试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。在孩子遇到困难时,减少指责和冷嘲热讽,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。
教育学家简·尼尔森说:“教育的核心在于共情,它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,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。”
小华在学校被同学欺负,感到非常难过和孤独。他的妈妈没有立即批评他,而是先倾听小华的感受,然后给予他安慰和建议。她告诉小华,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不公平的对待,关键是要学会如何应对。这种共情让小华感到被理解和支持,增强了他解决问题的信心。
三、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
在孩子遇到问题时,父母应该先关注孩子的情绪,然后再一起解决问题。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感到被重视,也有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。
父母在孩子情绪激动时,先安抚他们的情绪,而不是立即解决问题。通过拥抱、倾听等方式,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支持。在孩子情绪稳定后,再引导他们一起分析问题,寻找解决方案。
教育学家劳伦斯·科尔伯格说过:“在教育中,情绪的优先处理是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的关键步骤。”
小丽在数学考试中成绩不理想,感到非常沮丧。她的父亲没有直接讨论成绩,而是先安慰小丽,等她情绪稳定后,再一起分析考试失误的原因,并制定改进计划。这种处理方式让小丽感到自己的情绪被重视,也帮助她更好地面对学习中的挑战。
四、看见孩子并事事有回应
耐心倾听和认真回应孩子的话语,是对孩子尊重和理解的表现。这让孩子感到自己被重视,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。
无论多忙,父母都要抽出时间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。对孩子的成就和努力给予认可和鼓励。注意避免敷衍或无视孩子的需求,这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。
心理学家埃里克·埃里克森说:“被看见和被回应是孩子自我价值感形成的基础,它能够促进孩子的自我认同和自尊。”
小刚对天文有着浓厚的兴趣,他经常向父母展示自己拍摄的星空照片。尽管父母工作繁忙,但他们总是抽出时间认真观看并给予积极的反馈。这种回应让小刚感到自己的兴趣被支持,也激发了他继续探索的热情。
五、教会孩子情绪发泄的方法
每个人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,孩子也不例外。父母应该教会孩子正确发泄情绪的方法,帮助他们释放压力。
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适合他们的情绪发泄方式,比如运动、绘画、写日记等。鼓励孩子在遇到情绪困扰时,及时表达和寻求帮助。避免让孩子压抑情绪,这可能会导致情绪问题积压而产生抑郁的心理。
教育学家丹尼尔·戈尔曼:“教育者的任务之一是教会孩子如何健康地表达和发泄情绪,这是培养他们情绪智力的重要途径。”
小芳在学校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,感到非常愤怒。她的妈妈教她可以通过写日记、画画或者在操场上跑步来发泄情绪。这些方法帮助小芳学会了如何健康地处理自己的情绪。
好的家庭氛围,真的可以带给孩子治愈一生的力量,和求知上进、追求卓越的精神。
总之,通过学习和实践李玫瑾教授分享的内容,父母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成长环境,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。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,也为他们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父母不妨从今天开始,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方法,你会看到孩子的成长和变化。记住,孩子的幸福,往往源于父母的用心和智慧。